细数来说,这应该是我第三次要找工作了。14年秋天从学校出来找工作,年轻不知天高地厚,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,辗转在北京的地铁线上,观察着“首都”繁华街道上的人来人往。看着人群,挤着地铁、公交,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了“身为蝼蚁”的感觉,就像小时候观察地上的蚂蚁一样,它们井然有序、各司其职的在地上爬成一条条线,渺小、平凡、可敬,心中却有觉得又有一丝“可伶”。学校的对我来说是应试教育的工厂,不仅是学生应试,老师也是应试,我不是那种记忆力好的人,对于应试的知识我基本上忘的很快。在大学学了很多的专业知识,但也仅局限于应付考试,那时的我实在是找不到应用场景,尤其是天书一般的高数、离散、编译原理、算法 等等。秉承着60分刚好,多一分浪费,少一分犯罪的准则,顺利的毕了业。
在乔布斯iPhone横空出世的影响下,在大学自学了iOS,用用控件,画画界面,就可以在模拟器中跑起来,这相对于那些枯燥的理论课来说,无疑是“精装修”对“毛坯房”的降维打击。但对于编程这条路,我其实很是迷茫,很对东西仅仅是能用而已,不知道能用成什么样子,什么时候用。在就业的压力下,试着写了一个记日记的App,控件用的原生的,没有颜色搭配,没有图片只能写写文字,就像是小学生的日记本,几月几日天气怎样。就这样拿着“小学生的作品”,在“首都”海投着实习简历,薪资要的2K。找了大概四五家,就在快要失望时候,感谢“邓皆斌”邓老大给了一份实习的机会,才知道了原来编程开发的程序叫做项目,做项目之前的讨论叫做需求分析,整理需求与原型的同学叫产品经理,出设计稿的同学叫设计师,提供Api的同学是用php后端开发,前后端数据传输用的叫json。这一套正规军,直接把我干懵逼了,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,也明白了iOS开发在整个团队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。
年少总是不安分的,同在北京住同一屋的三个同学,要离开北京了,相约去上海找工作,闯荡一番。在三个人的忽悠下,我向邓老大(平时我们也是这么称呼他的)提出了辞职,在和老大在一番谈话之后,我还是选择了跑路。回首看来这其实算一个错误的决定,错过在北京发展的机会,错过了一个牛逼技术团队发展的历程。我回味了一下当时的心理,初入社会,这三个室友是我北漂的精神寄托,他们这一走,我就是孤家寡人一个,面对着这种朝九晚六无人陪伴的生活,我觉得我会坚持不下去,生活也没意思,毕竟逗比欢乐多,逗比多了欢乐更多;还有一点,就是我觉得两千的工资低了,我放弃了一份两千的工资,再和同学一起去找一份差不多的的实习,好像可以更开心。

中关村

未完待续…